本网讯:7月7日上午8时,距离高考开考还有一个小时,教育、网信、公安、卫健、疾控、应急、通信等自治区招委会成员单位负责同志齐聚自治区国家教育考试考务指挥中心,共同开启高考考试期间联合办公模式,快速反应、准确研判、妥善处置考试期间的重大和敏感性突发事件。
|
|
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郑宏范亲临一线指挥,巡查部分考点考生入场、体温检测、人脸识别身份验证和考务管理等情况并提出工作要求。各盟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同步实施联合办公制度,做到集中调度、统一指挥。自治区党委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侯元在考务指挥中心全程调度组考工作。
|
|
一、联防联控、齐抓共管
各地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招生考试委员会成员单位作用,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齐抓共管、联防联控,压实疫情防控和考试安全责任,全力保障广大考生和考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公安和网信等部门集中精力开展打击销售作弊器材、净化涉考网络环境、净化考点周边环境、打击替考作弊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考违法犯罪活动和考场违规行为;供电部门全力保障用电安全,确保考试期间不断电、不停电;无委会对考场周边无线通讯信号进行监测,发现可疑信号立即进行定位和压制;通信管理部门对高考期间敏感信息进行屏蔽。考点安排两名公安人员,负责替考、组织作弊等考试犯罪行为的证据锁定等涉法工作。
考前,各地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以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一线检查指导考前准备工作。考中,各级招生考试委员会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对重点环节、重大问题进行统筹、协调和部署,确保考试平稳顺利实施。
|
|
二、入场检查、从严从实
加强考生入场检查。通过人脸识别验证、金属探测仪检测,以及多证核对、人机比对等多种措施,严防替考和利用高科技工具作弊行为。考生进入考点严格审核身份证和准考证,人脸识别验证通过后方可进入。
监考员使用金属探测仪对入场考生进行逐一检测,防止考生携带手机、相机、摄像设备、对讲机等通讯工具和作弊器材。每个考场配备无线电信号屏蔽设备,确保考点范围内无线电信号全屏蔽。
考试期间,监考员按照“三对照”要求,严格核查考生本人与居民身份证、考场座次表、桌签以及准考证上的身份证照片和现场照片是否为同一人,严防替考。
|
|
三、试卷安全,多措并举
各地在试卷运送、保管和交接等考试工作环节实施一岗多控、人技联防,实现试卷运转全程无死角视频监控、无缝链接,确保试题试卷安全。
试卷保密室监控录像实行6小时回放制度,运送试卷车辆到达考点后立即回放车内监控录像,确保试卷保管和运送安全。
|
|
四、疫情防控、精准科学
各地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卫健疾控等部门全面部署防疫、健康和考试安全工作,启动多重防范措施和实施办法。
各地提前14天对考生和考务人员进行日常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监测,考前三天,再次对“四类人员”进行全面摸排,确保全面覆盖、不漏一人。
各考点按要求配足防疫物资,设置了备用隔离考场。在当地卫健部门、疾控机构指导下,考前对考点、考试场所、通道、区域、桌椅等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并明确张贴完成标识。每天考试结束后对考场进行一次预防性消毒。
卫健部门向每个考点选派医务专家小组,增设1名防疫副主考,现场指导考点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和应急处置工作。
对所有进入考点人员进行体温测量,37.3℃以下方可进入考点。同时设置了凉棚和体温异常者复检室等,供待检人员做受检准备以及检测不合格人员短时休息调整使用。
考中出现发热、咳嗽考生,按照既定程序转移至备用隔离考场。考试结束,各考点有序组织考生离场,做到错时错峰、保持间距、避免拥挤。
五、服务考生、以人为本
各地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周到细致地为考生服务。本着就近、方便和安全应考的原则,尽量安排考生在报名旗县(市、区)所在地考点参加考试。
加强交通出行、噪音治理、卫生防疫、防暑降温等综合保障,提供人性化服务。如提前向社会发布考点附近道路施工情况和交通管制信息,在考点入口前设立禁停区、临时停车点和禁止鸣笛标志等,最大限度地为考生提供便利。
对忘记携带身份证、准考证的考生,考点及时给予协助解决。对残疾考生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切实提供合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