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培训力度,筑牢安全防线
考前,自治区按照教育部有关会议精神和相关文件要求,组织召开全区考务培训视频会议,各盟市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各高校考区以及各考点监考员参加,尤其强调是对关键岗位重点人员的培训、管理。针对高科技作弊特别是不易被发现的智能眼镜等作弊器材加强甄别并进行重点防范,阻断一切利用高科技作弊行为可能的传播路径。
严格入场管理,严防手机作弊
考试使用高清数字化标准考场,人脸识别设备验证考生身份,科学合理设置安检通道,重点加强考点入口处对考生手机等非考试物品集中管理,工作人员和监考员分别在考点入口处和考场入口处使用金属探测仪进行两次人工安检,所有考点均使用智能安检门检测,真正做到“2+1”安检;同时无线电信号(含5G)屏蔽设备在考场和考生出入场所全覆盖,从源头上杜绝考生携带手机进入考场、严防手机作弊行为。
加强联防联控,确保考试安全
考试期间,教育部门联合公安、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开展“净化考点周边环境”和“净化涉考网络环境”专项行动;公安部门派出公安人员参与考区试卷押运、保密室值班值守等工作;通信管理部门屏蔽考试敏感信息;电力部门做好考试期间保电工作;招生考试委员会其他成员单位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相关工作。
自治区教育考试院派出26个现场巡考组,对各地各校试答卷安全保密、考试组织管理、考风考纪等各环节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同时加大线上巡查力度,组织人员实时网上巡查考试实施情况。
加强应急管理,周到服务考生
各考区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完善针对地震、洪涝、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以及失泄密、疫情、暴恐、电力等突发事件的专项处置预案。加强对应急处突工作的培训和演练,做到准备充分有序,应对快速有效。自治区加大诚信考试宣传力度,通过考生《准考证》、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告知考生诚信赴考,不得携带手机,作弊考生三年禁考。高校考区也多渠道多次提醒本校考生考试注意事项,尽显人文关怀。